thumbnail image
首页什么是U=U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智库与学术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工作机会
活动资源  
  • 资源下载
  • 专题项目
  • U=U&PrEP推动者研讨会
综合预防  
  • HIV确证检测/咨询
  • PrEP暴露前预防
  • PEP暴露后紧急阻断
  • 娱乐用药减害
  • 社区伙伴
  • ART抗病毒治疗
  • 猴痘应对
最新资讯  
  • 互动问答
  • 新闻中心
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2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1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U=U LOGO 测不到=不传染

U=U China

首页什么是U=U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智库与学术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工作机会
活动资源  
  • 资源下载
  • 专题项目
  • U=U&PrEP推动者研讨会
综合预防  
  • HIV确证检测/咨询
  • PrEP暴露前预防
  • PEP暴露后紧急阻断
  • 娱乐用药减害
  • 社区伙伴
  • ART抗病毒治疗
  • 猴痘应对
最新资讯  
  • 互动问答
  • 新闻中心
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2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1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立即捐款
    首页什么是U=U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智库与学术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工作机会
    活动资源  
    • 资源下载
    • 专题项目
    • U=U&PrEP推动者研讨会
    综合预防  
    • HIV确证检测/咨询
    • PrEP暴露前预防
    • PEP暴露后紧急阻断
    • 娱乐用药减害
    • 社区伙伴
    • ART抗病毒治疗
    • 猴痘应对
    最新资讯  
    • 互动问答
    • 新闻中心
    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2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1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首页什么是U=U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智库与学术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工作机会
    活动资源  
    • 资源下载
    • 专题项目
    • U=U&PrEP推动者研讨会
    综合预防  
    • HIV确证检测/咨询
    • PrEP暴露前预防
    • PEP暴露后紧急阻断
    • 娱乐用药减害
    • 社区伙伴
    • ART抗病毒治疗
    • 猴痘应对
    最新资讯  
    • 互动问答
    • 新闻中心
    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2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1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首页什么是U=U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 智库与学术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工作机会
    活动资源  
    • 资源下载
    • 专题项目
    • U=U&PrEP推动者研讨会
    综合预防  
    • HIV确证检测/咨询
    • PrEP暴露前预防
    • PEP暴露后紧急阻断
    • 娱乐用药减害
    • 社区伙伴
    • ART抗病毒治疗
    • 猴痘应对
    最新资讯  
    • 互动问答
    • 新闻中心
    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2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2021中国艾滋病合作交流大会
  • 立即捐款
    •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Monkeypox

      HIV/MSM社区预防猴痘传染

      应急响应必要信息

    • 全球猴痘疫情

      通报 9月16日 中国大陆

      9月16日,重庆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该病例为自国外中转重庆入境人员,在按规定进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期间,发现皮疹等症状,经重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该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目前,该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

      通报

      自2022年5月中,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接获在不同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的国家)出现猴痘个案的报告。这些个案大多数发现于向基层医疗或社会卫生科求诊的男男性接触者。世卫组织于2022年7月23日决定将多个国家/地方出现的猴痘爆发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在感染猴痘后的首数天出现发烧、剧烈头痛、肌肉痛和淋巴结肿大。在发烧后约1至3天,口腔内会出现溃疡,身体其它部位会出现皮疹。病征一般持续14至21天,患者通常会自行痊愈。在过去的猴痘爆发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10%。

       

      当人与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物件接触,便可能受感染。人类如果被野生动物咬伤或抓伤,或直接接触其体液,都可能会受感染。长期面对面接触引致的飞沫传播,或直接的体液接触 (例如透过性接触),亦可能令病毒人传人。

       

      大众应提高警觉,避免与怀疑感染猴痘的人士或动物作密切身体接触;如出现发烧、剧烈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及皮疹等猴痘症状,应尽快求医。根据世衞最新的建议,怀疑感染猴痘的人士应避免外游。

       

      大众前往受猴痘病毒影响的地方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以减低受感染风险。避免与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在照顾病人或处理动物时,要穿戴防护装备并在完成后洗手、彻底煮熟动物产品方可进食和如有任何可疑病征,应及时求医。

      通报

      2022年9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宣布,香港出现首例猴痘输入病例。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一名30岁男子8月30日开始身体出现皮疹,随后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9月2日淋巴有些肿胀,5日出现喉咙痛的症状,从菲律宾乘坐飞机抵港后入住检疫酒店期间感到吞咽有问题,因此被送往急诊室求医。6日早上,在他的皮疹渗液中,检测到猴痘病毒核酸,因此确诊。该患者未曾进入社区,香港特区政府将提高猴痘戒备级别。

      通报 9月12日

      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9 月 12 日,全球接收到 103 个国家/地区呈报 57,995 例实验室确诊猴痘病例,其中包括 18 例死亡个案。全球最多猴痘病例的 10 个国家/地区包括有 美国 (21,985)、西班牙 (6749) 、巴西 (5525) 、法国 (3646)、德国 (3505)、英国 (3484) 、秘 鲁 (1724)、加拿大 (1289)、荷兰 (1172)和哥伦比亚(938)。这些国家的病例占全球报告病例的 87.5%。

       

      目前,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尼、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均有报告猴痘病例。

      通报 9月12日

      根据美国CDC的新数据,2022 年的猴痘 (MPV) 爆发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影响尤为严重。9月8日发布的一份美国CDC报告发现,接受调查的猴痘患者中有38% 感染了HIV。41% 最近被诊断出患有性病STI,61% 患有HIV或STI。此外,HIV感染者报告的猴痘相关住院率略高于未感染HIV的患者(分别为8%和3%)。该数据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一致。在全球范围内,近 45% 的已知状态的猴痘患者是HIV阳性。任何人都可能感染 MPV,但在美国报告的21,800例病例中,男同性恋、双性恋和男男性行为者占大多数。

    • 猴痘常见问题解答

      2022年9月15日更新

      什么是猴痘?

      HIV病毒感染者是否更容易感染猴痘?

      猴痘是性传播疾病(STI)吗?

      猴痘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

      谁有感染猴痘的风险?

      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猴痘的风险更高吗?

      世界卫生组织对与猴痘有关的污名化和歧视作出了何种反应?

      如果感染了猴痘,HIV感染者是否更容易患上更严重的疾病?

      猴痘是否会影响HIV暴露前预防(PrEP)的效果?

      HIV感染者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免受猴痘的侵害?

      猴痘治疗或疫苗会与HIV药物相互作用吗?

      猴痘有疫苗吗? 9.15更新

    • 猴痘和更安全的性行为建议

      2022年9月12日更新

      养成与任何新伴侣交换联系信息的习惯, 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性健康监测跟踪。

      • 与您的伴侣谈论任何猴痘症状,并注意双方身体上任何新的或无法解释的皮疹或病变,包括口腔、生殖器(阴茎、睾丸、外阴或阴道)或肛门。如果您或您的性伴侣有或最近有猴痘症状,或身体任何部位有新的或无法解释的皮疹,不要有性行为,并去医疗保健提供者处就诊。在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比较轻微,有些人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得了猴痘。
         
        如果您或您的伴侣患有猴痘或认为您可能患有猴痘,保护自己和 他人的最好方法是避免任何形式的性行为。

      如何在性行为中减少猴痘威胁?

      • 限制您的性伴侣的数量,以减少您接触的可能性。
      • 在像密室、桑拿房、性俱乐部或私人和公共性派对这样的场所,与多个伙伴发生往往是匿名的亲密性接触,更有可能传播猴痘。
      • 避孕套(乳胶或聚氨酯)可以保护您的肛门、口腔、阴茎或阴道与猴痘接触。然而,仅靠避孕套可能无法防止所有部位的猴痘接触,因为皮疹可能发生在身体的其他 部位。
      • 在用手指或手伸入阴道或肛门时,佩戴手套(乳胶、聚氨酯或丁腈)也会减少接触的可能性。手套必须覆盖所有暴露的皮肤,并在摘下时要小心,以避免接触到手套的外表面。
      • 避免接吻或交换口水,因为猴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 在一定距离内一起手淫,不要触碰对方,也不要触碰任何皮疹。
      • 在没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虚拟性爱。
      • 考虑在性交时穿上衣服或遮盖有皮疹的部位,尽可能减少皮肤与皮肤的接触。皮革或乳胶装备也能提供皮肤与皮肤接触的屏障;只是要确保在不同伴侣之间和使用后更换或清洁衣服/装备。
      • 要知道,猴痘也可以通过近距离、面对面接触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 记得在性生活后清洗双手、恋物用具、性玩具和任何织物(床上用品、毛巾、衣服)。

      如果出现了新的或无法解释的皮疹或其他症状,应该怎么办?

      • 在您接受医生检查之前,避免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或亲密接触。
      • 如果您没有家庭医生或医疗保险,请到您附近的医院就诊。
      • 当您去见医疗保健提供者时,戴上口罩,并提醒他们这种病毒正在该地区传播。
      • 避免聚会,尤其是涉及近距离、个人、皮肤接触的聚会。

      在狂欢、派对、俱乐部和节日等拥挤的地方,我如何保护自己?

      在参加之前,请考虑一下活动中是否可能发生亲密的皮肤接触。

      • 如果您感到不适或有任何皮疹或溃疡,请不要参加派对并立即联系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 人们穿着完整且不太可能进行皮肤接触的活动更安全。
      • 如果活动中的衣服和皮肤接触最少,请尽量避免在其他人身上看到任何皮疹或疮,并尽可能减少皮肤接触。
      • 密闭空间,例如密室、桑拿房或性派对俱乐部,在这些空间中,衣服很少或没有衣服,并且发生亲密性接触的地方传播猴痘的可能性更高。
    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U=U中国抗艾网络LOGO

    关于我们

    什么是U=U

    我们的团队

    教育资源

    +Positive Start

    资料下载

    捐助我们

    010-6222-5515

    Lwbngo@126.com

    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Beijing Love Without Borders Foundation

    社区抗击艾滋病协作网络 U=U China HIV/AIDS Community Network /

    U=U抗击艾滋病协作网络项目组(简称:U=U中国抗艾网络)

    Program by Beijing Love Without Borders Organization

    本网站是由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公益项目.

    这个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让我们共创一个没有歧视、隔阂与不公的世界!和平与爱!

    Copyright © 2019

    条款及条件
    隐私政策
    京ICP备18018625号-2
      所有文章
      ×
      ×
      条款及条件
      我们根据中国法律保护您的网络使用安全,在能力范围内为维护您的合法权益尽最大努力。我们选用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提供商将为此提供必要保障。互联网安全使用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也请您知晓并评估相应风险。
      ×
      隐私政策
      我们已经中国法律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并不会在未经授权时被商业性使用。
      U=U中文网|测不到=不传染|U=U抗艾网络|无国界爱心|
      U=U|U=U中国社区抗艾网络“测不到=不传染” 是在中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艾滋病防治协作网络。 终结艾滋病流行,共创一个没有歧视和艾滋病的世界。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旗下的艾滋零歧视项目。
      https://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34105/FjJqG809wcUgXyhk6qbU8SQiqYfO.pn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630>/format/png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s来确保流畅的浏览体验。若继续,我们认为你接受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